壓鑄模總體裝配精度有如下幾點技術要求:
1)模具分型面對定、動模座板安裝平面的平行度按表1的規定。
2)導柱、導套對定、動模座安裝面的垂直度按表2的規定。
表1 模具分型面對座板安裝平面的平行度規定(mm)
被測面最大直線長度 |
≤160 |
>160~250 |
>250~400 |
>400~630 |
>630~1000 |
>1000~1600 |
公差值 |
0.06 |
0.08 |
0.10 |
0.12 |
0.16 |
0.20 |
表2 導柱、導套對座板安裝平面的垂直度規定 (mm)
導柱、導套有效導滑長度 |
≤40 |
>40~63 |
>63~100 |
>100~160 |
>160~250 |
公差值 |
0.0.15 |
0.020 |
0.025 |
0.030 |
0.040 |
3)在分型面上,定模、動模鑲件平面應分別與定模套板、動模套板齊平或允許略高,但高出量在10.05~0.10mm范圍內。
4)推桿、復位桿應分別與型面齊平,推桿允許凸出型面,但不大于0.1mm,復位桿允許低于型面,但不大于0.05mm。推桿在推桿固定板中應能靈活轉動,但軸向間隙不大于0.10mm。
5)模具的有活動部位,就保證位置準確,動作可靠,不得有歪斜和呆滯現象。相對固定的零件之間不允許竄動。
6)滑塊在開模后應定位準確可靠。抽芯動作結束時,所抽出的型芯端面,與鑄件上相對應型位或孔的端面距離不應小于2mm。滑動機構應導滑靈活性,運動平穩,配合間隙適當。合模后滑塊與楔緊塊應壓緊,接觸面積不小于二分之一,且具有一定預應力。
7)澆道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4μm,轉接處應光滑連接,鑲拼處應密合,拔模斜度不小于5º。
8)合模時鑲塊分型面應緊密貼合,如局部不間隙,也應不大于0.05mm (排氣槽除外)。
9)冷卻水道和溫控油道應暢通,不應有滲漏現象,進口和出口處應有明顯標記。
10)所有成形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4μm,所有表面都不允許有擊傷,擦傷或微裂紋。
【上一個】 前世界上工業發達國家鑄造技術的發展歸納起來大致有四個目標 | 【下一個】 壓鑄模具所處的工作狀況以及對模具的影響如下 |